2025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周瘦鹃先生诞辰130周年。周瘦鹃1895年生于上海,原籍苏州。作为作家、翻译家、编辑家,曾主编《申报·自由谈》《礼拜六》《紫罗兰》等多种刊物。1946年迁回苏州紫兰小筑,醉心绿植,成为盆景艺术大师。新中国成立后,周瘦鹃任多项要职,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接见。1968年8月,在苏州逝世。
为纪念这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学大家,继承发扬通俗文学研究特色传统,2025年6月28日,由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和《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学与时代”高端论坛(第一届)暨周瘦鹃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红楼会议中心举行。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尧,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院长曹炜,《南方文坛》副主编、编审曾攀,周瘦鹃先生女儿、民进苏州市委会原组织处长周全,以及来自文学、出版和传媒界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及研讨活动。开幕式由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教授张蕾主持。
在开幕式致辞中,王尧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周瘦鹃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对苏州、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文化都有重要影响;二是如何从大文学角度重新审视“周瘦鹃们”,为他们定位;三是知识分子如何介入文化现实,周瘦鹃在民族大义上表现突出。王尧指出,周瘦鹃一代文化人不失趣味、热爱生活的治学风范值得今天的学者学习,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推动对周瘦鹃的研究。
王尧、曹炜、曾攀
曹炜在致辞中指出,威尼斯人 联合《南方文坛》举办周瘦鹃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彰显学科责任担当。他表示,作为苏大文学重要旗帜,威尼斯人 中国现代文学与通俗文学专业备受关注,学院有信心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他还向周全女士、曾攀主编及全体与会学者、媒体致以感谢。
曾攀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计划推出周瘦鹃研究专题,通过研究周瘦鹃,可深入思考文学史重写、雅俗文学融合及文人传统重建等问题。周瘦鹃作为文学家、翻译家等多元身份的集合,承载着深厚文人传统。当前文学面临创作活力不足的困境,期望借此次会议重新审视当代文学与文学史的重要命题,推动学术发展。
周全为开幕式致辞。周全回忆父亲周瘦鹃的生活和创作,提到父亲在翻译、编辑、写作、盆景、园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紫兰小筑中的生活细节。希望今日新出版的诗词集能为后人研究提供资料,并衷心感谢与会者对通俗文学作家的关注。
周瘦鹃先生女儿周全
在随后的学术研讨会上,多位学者突破传统认知框架,以全新视角重审周瘦鹃的文学成就与文化贡献,展现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深远启示。
复旦大学古籍所特聘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陈建华聚焦于周瘦鹃《红颜知己》中嵌套的小说《雁影》,小说讲述了作家钱一尘渴望比肩世界文豪并最终获国际声誉的故事。他特别强调这个情节体现了周瘦鹃独特的视野:在1917年即大胆表达中国作家与世界经典平起平坐的抱负与自信,并“实现”了这一梦想,这种自信根植于周瘦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雁影”如同盘旋在文学史上的幽灵,象征着中国作家融入世界文学的使命召唤。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贵良的发言重点探讨了周瘦鹃的“双语”实践,其文言语体与白话语体长期共存共用的现象承接宋元以来文白共存的历史根基,并受到出版市场的驱动。周瘦鹃的翻译与创作在语言上进行了创新实验,体现其现代意识和世界视野,他的“双语”实践对单一的白话文学史观构成挑战,促成反思,但文贵良强调应辩证看待,保持对既有文学史观念的审慎反思。
会议现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栾梅健重新审视了周瘦鹃的文学价值与贡献,将周瘦鹃代表的文学实践定义为“新大众文艺”。栾梅健认为,周瘦鹃的创作与编辑回归了文学作为大众娱乐、提供审美休闲的本源功能,且在近代中国由农耕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期,主编《礼拜六》等刊物精准契合大众的休闲需求,超前地实践了王国维提出的“文学是游戏”的现代审美理论。
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汤哲声教授系统阐述周瘦鹃作为中国现代大众文化开创者的贡献有三个方面:一,创办现代中国最精美的期刊《紫罗兰》;二,撰写中国早期最具系统性的影评《影戏话》,对中国电影叙事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开创性影响;三,推动大众文化从晚清以绘画为主的“读图时代”转向以摄影为中心的“读照时代”。最后汤哲声还指出,这种历史经验对理解当下如火如荼的短剧等新大众文艺形态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在题为“周瘦鹃和他的时代”的第二场研讨会上,王风、李楠、季剑青、祝宇红、王永法等学者,以各自的发言,勾勒出周瘦鹃作为文学家、园艺家、公职人员、报人、城市守护者的多重时代镜像,彰显其跨越学科的研究价值。在第三场以“通俗的维度”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朱军、邓瑗、张学谦、谢家顺、牛煜等学者以多维视角探索周瘦鹃及其时代的通俗文学脉络,既挖掘周瘦鹃在通俗文学谱系中的坐标,又审视其与同时代作家的关联,揭示通俗文学对中华文明传承、市民文化塑造及文学范式演进的深层意义。在第四场以“文学的视界”为主题的研讨会上,黄诚、周旻、朱钦运、赵晨、王莹、李一等青年学者从散文、小说、诗歌、翻译等多维度切入,聚焦周瘦鹃创作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雅俗话语的碰撞及跨媒介实践,揭示其文学探索里的历史勾连与辩证张力。在随后举行的以“文学与时代”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王振、周利平、王吉、陈浩文等青年学者从媒介变迁、世俗生活、海外传播等维度切入,以周瘦鹃为样本,探讨文学在时代洪流中的应变与坚守。研讨会分别由学者李松睿、李亦婷、周红莉、臧晴、刘祥安主持。
张蕾
学者张蕾在闭幕式发言中表示,周瘦鹃是现代文学大家,成果丰硕,极具研究价值,而日前出版的周瘦鹃诗词集将为周瘦鹃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她强调,不应将周瘦鹃局限于通俗文学或鸳鸯蝴蝶派,而需拓宽认知边界。周瘦鹃研究横跨通俗文学、现当代文学及社会文化史领域,其与时代文化紧密相连,为当下应对时代挑战提供精神力量。闭幕式由威尼斯人-威尼斯人博彩 教授季进主持。
会议合影
此次会议以周瘦鹃先生的多元文化实践为切入点,从创作革新、文化转型、媒介融合等多维视角,系统重审其作为现代作家、编辑家、园艺家的历史价值,有力突破“鸳蝴派”传统认知框架,深度挖掘其“新旧兼容”的文化智慧对当代文学史重写、通俗文学研究的启示意义。研讨会通过学术研讨与圆桌讨论等形式,深切缅怀、纪念周瘦鹃先生的同时,为传承优秀通俗文学传统、激发新时代文学创新活力画上圆满句点,亦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学术参照。
(转发自公众号“文学报”《在他身上,重新理解文学创新如何通往现代大众文化|周瘦鹃诞辰130周年》)